琼崖纵队最后的结果 琼崖纵队最后有多少人

琼崖纵队最后的结果?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这么一支特别的队伍,这支队伍在海南岛上坚持斗争23年,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说到这大家肯定很熟悉了,这支队伍就是大名鼎鼎的琼崖纵队。

从1927年7月起,我党就在海南岛上组建农民武装,1927年9月正式成立海南讨逆革命军,到1928年初已经拥有一万人枪,占领了陵水、藤桥、三亚、蛟塘、和舍等城镇。可惜的是,1928年夏,国军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讨逆革命军失败,残余人员被迫撤到母瑞山区。

1930年,幸存的我党党员趁海南岛空虚的机会再次起义,组建了琼崖红军独立师,到1932年初,海南岛上红军已经扩编为两个独立师、四千人枪。然而,从1932年7月起,国军出动一个师加一个旅的正规军清剿,琼崖红军第二次遭受重点损失,余部转移到琼山、文昌一带坚持斗争。

1936年5月,冯白驹等人收拢第二独立师残部60多人,组建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抗战爆发后,经过漫长的谈判,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辖3个中队及1个特务小队,共300余人。

1938年底,日军侵占海南岛,琼崖游击队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辖三个纵队共一千人。到1940年12月,独立总队发展到三千多人,1944年秋天进一步扩编为独立纵队,兵力达五千人,游击活动遍及11个县,建立了3块比较稳定的根据地。至抗战胜利,独立纵队发展到5个支队7700余人,根据地人口达100万以上,面积占全岛面积的一半。

解放战争初期,独立纵队正式改番号为琼崖纵队,粉碎了国军46军和广东省4个保安团的联合清剿。1948年6月—1949年7月,琼崖纵队发动两次夏季攻势,一次春季攻势、一次秋季攻势,连克保亭、乐东、白沙、儋县、昌江、东方等县。

1950年3月,琼崖纵队为配合四野40、43军登陆作战,出动5个团的兵力进攻澄迈,接应渡海作战第一批3个加强团登陆。我四野主力强渡成功后,琼崖纵队又配合登岛部队追歼国民党军,于5月1日解放海南岛。解放战争中,琼崖纵队共歼灭国民党军1.6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个总队、1个独立支队、1个独立团,总计3万余人。

那么,驰骋海南岛23年的琼崖纵队,在海南岛解放后,去哪了?

海南岛解放一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半年后,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掀起了保家卫国的热潮,海南岛也不例外,琼崖纵队老战士纷纷写信要求赴朝参战。1950年11月,广东军区从3万琼崖纵队老战士中挑出3600人,先编组为暂编第四团,由琼崖纵队名将符志行任团长。

部队先开赴广州进行一个月的军事训练。1950年12月乘火车经粤汉、平汉、北宁、沈丹线抵达丹东,1950年12月22日编入志愿军39军序列。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动三次战役,暂编第四团跟随39军突破临津江,打到三八线以南40公里。四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取得横城反击战大捷后挥师砥平里,激战三天没拿下来。各部向后方转移。暂编第4团奉命在三八线南北阻击北上的美军第二师。

敌军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并出动大量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进攻,暂编第4团的官兵在缺少反坦克武器和炮兵支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不少老战士背着炸药包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经过一个月的运动防御,胜利完成了任务,暂编第4团伤亡2000人。

五次战役,暂编第4团再次打过临津江,然而在第三阶段,志愿军全线撤退,暂编第4团被孤立在北江南岸,面临美军第7师、第24师和李承晚第6师的夹攻,1951年5月25日,暂编第4团北渡临津江回撤,遭到敌人几面猛攻,团长符志行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到1951年6月,全团只剩下200多名没受伤的战士和400多名伤员。之后奉命回国休整,编入防空军。

其他没入朝的部队共2.7万人,于1950年7月改编为海南军区,原三个总队中,第五总队和独立支队、纵队直属独立团撤销番号,保留3751人安置在各县,编成县大队,其他战士分散编入一、三总队。

原第一、第三两个总队不变,团级番号打乱:第一总队辖第四、第五、第六团,第三总队辖第一、第二、第三团。军区直辖独立团、警卫营、各海防炮队等17个团营单位。军区总人数为23367人。

1951年1月进行第二次整编,一、三两个总队撤销,所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团依次改为独立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团;军区独立团一部改为公安部队,一部改为炮兵营。炮兵营于1956年撤销番号。

1952年7月,独立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团合编为林业工程第一师,在海南岛从事橡胶种植,1954年2月集体转业。独立第二十九团改为海南军区独立炮兵团,后撤编。独立第三十团编入公安部队,独立三十一团编入海军海南基地,后缩编为广州军区榆林要塞区守备第150团一个营,1970年转隶为广州军区海防第十团。

经过多次裁军、整编,目前,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英勇善战连”是琼崖纵队留下的唯一一支红军连,即原海南讨逆革命军机枪连。

1955年底,原42军军长吴瑞林就任海南省军区司令员,特地争取230亿元(旧币)用于琼崖纵队老红军干部的善后工作。1956年1月,朱老总到海南岛视察,提出对于已经转业的部分琼崖纵队老战士,在不影响橡胶园工作的情况下,依其意愿,30岁以下的可以到43军等野战部队,30—45岁的可以到县区武装部。

琼崖纵队电视剧内容介绍?

《天涯浴血》是由唐国强执导,廉赛、何晶、杨俊勇等联合主演的革命题材电视剧。讲述了1926年到1949年期间,琼崖纵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发生的故事。

1927年4月,琼崖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二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椰子寨战斗中,临危受命的杨善集等人牺牲。王文明率剩余力量转进母瑞山。不久,特委因叛徒出卖而被破坏,主要领导人牺牲,一时琼崖革命群龙无首。冯白驹上山寻找王文明,并主持临时特委工作,相继成立了独立师和女子军特务连。国民党军队进剿使琼崖武装几乎损失殆尽。冯白驹率残部再上母瑞山,重开星火燎原,完成了“云龙改编”,并打响抗日第一枪,随后建立了五指山等根据地,为后来解放海南岛,做出了巨大贡献。

琼崖纵队冯白驹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没有,冯白驹,1903年6月7日出生,海南省琼山市人。他创立了琼崖武装,坚持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根据地是大革命后建立的19个根据地中,最为持久的根据地,超过延安和中央苏区。

他两次抗令,拒绝撤离,坚持留在海南。1950年,他领导的琼崖纵队为内应,促成了海南岛的解放,避免了中国出现第二个台湾,居功至伟。

琼崖纵队消灭日军多少?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琼崖纵队与日军的交战达2000多次,歼灭日军3500余人,始终牵制敌军5万多人的力量。他们还解放了全海南岛三分之二的区域,100余座乡镇,100多万的人口。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孤岛”的军事力量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琼崖纵队怎么坚持下来的?

原因有:指战员们都有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具有任何艰难困苦都吓不倒的精神,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国家队琼崖纵队评价

中国琼崖纵队,他的历史评价非常高,如果没有当年的琼瑶纵队,解放军在解放海南岛的时候是不会那么顺利的

琼崖纵队诞生地是哪里?

海南岛

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诞生的地方是海南岛。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南岛人民武装力量,是 1927 年 9 月 在海南岛农民起义队的基础上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力量在土地革命 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经受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考验,建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积极策划内战,于1945年10月将第46军调往海南岛。

琼崖纵队是指哪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琼崖纵队是中共在海南岛创建的一支武装力量。从1927年9月开始,一直在孤岛上坚持了二十三年,其领导人冯白驹被周总理称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为响应中央发动起义的号召,中共琼崖特委于1927年9月下旬在驻地乐会县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举行全琼武装暴动(即九月暴动)。

九月军事会议结束后不久,特委立即组织力量进攻敌人防守严密的嘉积地区 其作战目标就是要拔除嘉积外围椰子寨的据点。战前,按照原定计划,特委常委王文明带领部队开往椰子寨,但由于我军军力差、子弹少,难以抵挡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导致大批领导干部牺牲,其中就包括特委领导人杨善集、陈永芹。

杨善集、陈永芹牺牲后,我军停止进攻嘉积计划。不久,王文明带领的部队也开往乐四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整旗鼓,继续领导海南岛的武装总暴动。

正在海岛革命陷入低潮时,一个重要人物回到了阔别一年的故乡。1927年初,冯白驹奉命返乡领导革命,同年秋,冯白驹被派往海口郊区领导农民运动。那么,这冯白驹究竟是何许人也呢,为何一返乡就被授予要职?

冯白驹出生于海南岛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依靠父亲干苦力的收入读书上学。五四运动以后,面对国难当头的现实境遇,冯白驹决心参加革命,在老师徐成章的引导下,冯白驹踏上了中国革命的归途。

言归正传,冯白驹回到家乡后,首先面对的就是特委领导人先后牺牲的严峻局势。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929年,位于海口的琼崖特委机关被破坏,领导干部几乎全部被捕,这对于仍处于革命低潮的海岛革命来说无疑又是致命一击。

所幸,王文明早有先见之明,在母瑞山地区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正是在这里,王文明带领仅剩的队伍搭草棚、砍山开荒,办起红军农场和学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琼崖革命的火种不熄,星星之火仍然可以燎原。

可惜的是,就在琼崖的革命事业迎来春天之时,王文明却意外病逝了。1930年1月17日,琼崖革命领导人王文明身患重病,在弥留之际,他指定时任澄迈县委书记的冯白驹接任特委书记。从此,还不满27岁的冯白驹接过了高燃的革命火炬,领导琼崖人民走向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1930年2月,为获得中央指示精神,冯白驹前往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期间,周总理鼓励这个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希望他继续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坚持与反动派的斗争。有了指路明灯,冯白驹领导琼崖革命走向了第二次高潮,红色苏维埃的形势也一片大好。

然而,谁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后,海南岛就与中央的联系中断了。其实,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由于蒋介石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而各苏区联系又处于被截断的状态,所以中央的指示根本就到不了海南岛。

1932年7月,国民党的围剿再次卷土重来,尽管红军拼死抵抗,但最终敌众我寡,革命还是进入了低潮期。这次反围剿失败后,琼崖红军实际上已经解体,各地区的苏区也遭到严重破坏。面对危局,冯白驹记起了老地方,他再次率领部队转战母瑞山,建立了红军根据地。

从1932年踏上母瑞山开始,琼崖红军就走上了一条坎坷崎岖的革命之路。山上粮食奇缺,战士们割野菜、摸鱼虾,过上了神农尝百草的生活。主要是能放进嘴里的东西,大家都要尝尝。这还不算什么,秋天的海南岛台风多且大,同志们为了御寒,只能将树皮剥下来款,连在一起,挂在身上充当衣服。疾病缠身、野人般的生活并没有磨灭战士们的乐观精神,他们依然坚强,对中国革命也充满信心。

孤悬海外的琼崖,就这样一直坚持孤岛奋战到了1937年。1938年12月5日,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琼崖红军举行改编仪式,并更名为抗日独立总队。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琼崖纵队对日伪作战2200余次,毙日伪军3500余人,伤1900余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琼崖纵队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真是历史的奇迹!

1950年4月16日,韩先楚率领解放军成功在海南岛登陆,之后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向岛内的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

令人感动的是,当解放军登上海南岛之时,发现琼崖纵队的同志们仍然穿着红军时期的衣服,这期间的辛酸泪谁又知道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