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冰:小米汽车预计下半年盈利 全年交付目标35万辆

首段:小米汽车盈利在望,卢伟冰信心十足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近期业绩会上放出重磅消息:小米汽车预计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这不仅意味着小米造车业务迎来关键转折点,更释放出对完成35万辆全年交付目标的强烈信心。那么,小米汽车怎样快速逼近盈利线?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号?

第二季度数据亮眼:亏损大幅收窄

据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及创新业务二季度收入同比暴涨234%,达到213亿元,同时经营亏损已压缩至3亿元。卢伟冰用”大幅收窄”形容这一变化,暗示盈利拐点即将到来。要知道,造车本就是”烧钱”赛道,特斯拉也曾连亏十余年,小米为何能更快接近盈利?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供应链成本控制,二是销量爬坡速度超预期。

下半年盈利关键:规模效应显现

“预计下半年开始盈利”——卢伟冰的断言并非空穴来风。随着工厂产能持续释放,小米SU7系列交付量逐月递增,规模效应正逐渐抵消前期研发投入。就像手机行业”卖得越多越便宜”的逻辑,汽车产线满负荷运转时,单台成本会显著下降。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300亿的前期投入仍需时刻消化,短期盈利更多指向经营现金流转正。

35万辆目标挑战:机遇与压力并存

虽然卢伟冰强调”有信心完成目标”,但35万辆的年交付量对新生品牌仍是不小挑战。参考新势力车企表现,蔚来、小鹏首年交付均未突破10万辆。不过小米手握三大优势:品牌认知度高、生态协同性强、线下渠道现成。特别是米粉群体的转化潜力,可能成为销量的”隐形助推器”。

划重点:盈利只是起点,生态布局才是终局

小米汽车若能如期盈利,将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快跑通商业模式的企业。但卢伟冰的视野显然不止于此——通过汽车串联手机、AIoT设备的智能生态,才是小米真正的野心所在。正如网友调侃:”雷军是要让年轻人第一辆车和最终一辆车都选小米。”你看好小米汽车的盈利前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