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东西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6项。

1.昆曲2.古琴艺术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长调民歌5.中国传统蚕丝织技艺6.南音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8.宣纸传统制作技艺9.侗族大歌10.粤剧11.格萨(斯)尔12.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13.热贡技艺14.藏戏15.玛纳斯16.花儿17.西安鼓乐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19.中国书法20.中国篆刻21.中国剪纸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3.端午节24.妈祖信俗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6.呼麦27.羌年28.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9.中国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0.京剧31.中国针灸32.麦西热甫33.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34.中国活字印刷术35.中国皮影戏36.赫哲族伊玛堪

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1、板头曲

板头曲是一种独特的汉族弦索乐,为中州古曲,用古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配以月琴、京胡、二胡、洞箫、八角鼓等,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因主要用于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故称河南曲子板头曲。

河南板头曲起源宋朝,被称为是中国民族音乐之宗,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稀有乐种。2006年,板头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铜器

大铜器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艺术之珍品,是北方地区传统打击乐种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响亮的打击乐器和乐器最多的打击乐种。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平县,辐射等周边地区。

大铜器始于三国时代军中,此后民间流传,多用于求神、祭天、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仪式,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闹年器乐。

3、中州筝派

中州筝派是一件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保存的民间音乐类遗产。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地处中原的河南,有着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弦索在明清时代在汴梁流行的小曲相互融合,清代发展成为大调曲,用弦索伴奏、合奏的形式也随之沿传,河南古筝传统文化艺术延续流传至今。

4、司马懿得胜鼓

司马懿得胜鼓流传河南温县的民间打击乐,其艺术风格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粗犷豪放,具有感召力量。为三国时期军事家司马懿所创,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

司马懿得胜鼓作为民间传统习俗文化,千百年来,通过文化积淀,逐步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民众参加节庆、庆典、庙会等传统节日文化娱乐时的项目。

5、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队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萧、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据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

超化吹歌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兴盛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宫廷,千年来演奏者以口述传承,已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唢呐

唢呐又名喇叭,是广泛流传民间乐器,其音色明亮,音量大。在民间的吹歌会和地方戏曲、歌舞的伴奏中应用。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祭,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

最初流行于波斯,在金元时代传到中国。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2006年,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名大鼓,是河南开封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鼓队灵活调整,规模大小不一,在令旗的指挥下,队员击打挎在身前的铜器,在盛大的节日里,一般在街头、广场、公司开业等演出。

开封盘鼓气势宏大,远听象惊雷,近听如万炮轰鸣,有排山倒海之势;不论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正是开封盘鼓艺术魅力之所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8、信阳民歌

信阳素称河南的歌舞之乡,在汉族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丰厚内涵,在风格上不同于河南北部其他地区。其原生状态的民歌、民舞在被收存保护的过程中又有所变化。

信阳民歌作为中原文化中独特一类,豫韵楚风融于一体,其源于何时,至今已无法考证。由于文化娱乐活动逐步丰富,唱民歌已经很难再现。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1年通过的:昆曲;

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

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

2011年通过的:皮影戏。

2013年通过的:珠算。

2016年通过的:二十四节气。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列入的: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2012年列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 ——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被老北京称为驴皮影戏。旧称「皮影戏」或「灯笼戏」,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做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中,艺术家在白背景上操纵戏剧人物,以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唱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朴素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十分盛行,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 ——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刻花纹、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相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中融为一体,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续不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现出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体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其社会价值包括认识、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中国剪纸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 —— 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真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把它叫做“秦”。也有其它名称,如“四通”、“姚秦”。虽然伏羲、神农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 —— 算盘

它被称为中国第五次发明。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在中国古代,算盘是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易计算工具。徐岳的《书纪一》中首次出现了“算盘”这一术语。常言道:“算盘,四季控,经纬三分。”2013年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第六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建立的干支纪年的基础。古书上说,皇帝的家族开始做干部和树枝,来确定年龄。24节气指的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016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五 —— 中国针灸

针灸是一种术语。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针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人体特定部位的旋转、负重等针法进行刺激,达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1、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皮影戏

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中国剪纸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西安鼓乐

2006年5月20日,西安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61。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西安鼓乐

2006年5月20日,西安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61。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设立的,是一种专有的保护方式。在国际上,联合国设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所以我国的非遗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

就目前统计,我国的非遗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目前已发布了四批,时间如下: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共510项。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其中包括:弥渡民歌、翼城琴书等共191项。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其中包括:卢沟桥传说、鬼谷子传说等。

省级非遗包含了3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有334个市级非遗名录;县级有285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底,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41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蒙古族《江格尔》、藏族《格萨尔》、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