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成摆设,老站破旧不堪
3600万建的客运站10年未用,这样的新闻让人不禁想问:到底谁该为此负责?在黑龙江绥化市,一座耗资3600余万元建成的东城客运站,自2015年完工后就一直大门紧锁。而市民们仍在破旧的老客运站乘车,站内墙皮脱落,设施简陋,连基本安检都没有。这样的反差令人唏嘘,也让人质疑:纳税人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新客运站外立面已出现破损,玻璃碎裂,门前停满私家车,俨然成了停车场。而配套的停车场更是空空荡荡,没有一辆长途客车。谁能想到,这竟是当年政府大力宣传的”惠民工程”?
闲置缘故扑朔迷离,各方说法不一
关于3600万建的客运站10年未用的缘故,各方说法不一。交通运输局称是因滞迁户影响验收、施工单位材料不全;施工单位则反驳说是政府不作为,”新官不理旧账”。老百姓更是众说纷纭,有说是违建难题,有说是钉子户影响,甚至还有传言称是工程款纠纷。
真相到底怎样?从记者调查来看,难题显然不是单方面的。施工单位确实存在材料提交不及时的难题,但政府部门的管理漏洞和干部不作为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令人深思的是,同一时期绥化市还投资5000多万建了另一座更大的客运站,同样闲置多年。这样的规划决策,是否经过了充分论证?
公共资源浪费,谁该醒一醒?
3600万建的客运站10年未用,折射出的不仅是某个项目的失败,更是公共资源管理中的深层次难题。一方面,政府部门在项目规划、监管和后续管理上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也难辞其咎。但最终为此买单的,却是普通市民。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难题,预计2025年末新站可能投入使用。但十年闲置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这个教训足够深刻。我们不禁要问:类似”建而不用”的现象在全国还有几许?相关责任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醒一醒”,把纳税人的钱花在刀刃上?